您好,歡迎來到冷凍食品網:國內唯一服務于冷凍食品全產業(yè)鏈的綜合平臺
2018-03-0610:24
來源: 冷凍食品網 發(fā)布者:李雋作為料肉比相對較高的肉類,牛羊肉長久以來都是以生鮮肉、冷凍肉為主,這不僅存在大量損耗,而且流通效率、附加值均較低,難以形成品牌效應。
“從產品研發(fā),到生產加工、市場普及和終端推廣,深加工對牛羊肉廠家要求會高很多。但伴隨著終端消費和餐飲業(yè)的升級,牛羊肉深加工將大有可為。”河北福成五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(下簡稱“福成五豐”)董事、副總經理藺志軍接受冷凍食品傳媒記者專訪時表示。
牛羊肉深加工風勁吹
在2017年7月10日赤峰第四屆中國牛羊肉產業(yè)大會上,極具草原特色的產品——羊蝎子引起了諸多參展客商的注意,該產品由蒙都羊業(yè)推出,不僅可作為預制菜肴鋪進餐飲終端,還可經由商超等渠道銷往普通消費者的餐桌。獨特的口味、豐富的銷售渠道和廣闊的前景,使得廣大客商很看好這一產品,訂貨量喜人。
就在一個月之后的第八屆上海國際餐飲食材展覽會上,同樣來自草原的明星企業(yè)——內蒙古草原鑫河食品有限公司(下簡稱“草原鑫河”)帶著自家的羊肉深加工產品來到了現(xiàn)場,在華東引起不小的轟動。除了傳統(tǒng)的煎羊排、烤羊排、烤羊肉串外,這次它增加了紅燒羊排、白切羊肉這兩大極具江浙特色的羊肉菜品。據悉,該公司還有清鹵羊雜、清鹵羊腿等清鹵系列產品。草原鑫河負責人表示,公司之所以推出深加工熟食產品,是為了幫助餐廳解決高人工成本問題,減輕后廚壓力,滿足終端消費者的需求。
以上兩家企業(yè)僅僅是一個縮影。據悉,包括內蒙古、四川、河南、山東等牛羊肉主產區(qū)內的諸多企業(yè),近年都新增了不少牛羊肉深加工園區(qū),旨在增加企業(yè)利潤,提高產品附加值。“牛羊肉進口量日益加大,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,牛羊肉企業(yè)向深加工方向轉型,能增強自己的造血能力,是一個不錯的方向。”藺志軍評價道。
深加工率不足10%
眾所周知,我國牛羊肉產品的標準化程度較低,不僅制約著生鮮肉、冷凍肉的發(fā)展,還制約著牛羊肉產業(yè)的升級。以羊肉為例,有數據顯示,我國羊肉產量現(xiàn)居世界第一,約占世界總產量的30%,但從初加工到深加工,從生鮮到熟制的梯次加工技術缺乏,分割、調理、風干羊肉等高附加值產品匱乏,深加工率不足10%,鮮凍胴體和二分體初加工產品占95%以上,年損耗量高達數十萬噸。
標準化、設備、技術、高損耗阻礙著牛羊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。
“在牛肉產品方面,生鮮加工、牛肉制品加工和副產品加工是三大板塊。”肉類資深從業(yè)人士張春雷介紹,“生鮮牛肉屬于初加工,消費量最大,但利潤不夠可觀;牛肉制品和副產品屬于深加工,在品牌和效益上潛力更大。”
那么,牛羊肉企業(yè)如何開展好深加工業(yè)務呢?張春雷表示,深加工過程中有鹽水注射、蒸煮、油炸、稱量、包裝、殺菌等多道關鍵工序,需要企業(yè)逐一攻克。并且目前在加工設備上,企業(yè)較為依賴進口的。
有貨源不一定做得好深加工
無論是預制菜肴的先行者福成五豐,還是江浙地區(qū)赫赫有名的企業(yè)安徽松亞食品有限公司(下簡稱“松亞食品”),抑或是北方企業(yè)草原鑫河,它們有著一個共同特點,那就是均從原料型企業(yè)延伸到了深加工企業(yè)。據了解,福成五豐本就是中國知名的牛肉養(yǎng)殖屠宰企業(yè),松亞食品一直從事牛羊肉貿易,草原鑫河更是巴彥淖爾知名的羊肉屠宰企業(yè)。
對于向深加工延伸的原因,藺志軍介紹,福成五豐是根據市場需求逐漸衍生出深加工業(yè)務的。“我們1994年建的屠宰廠,和地打滾(即路邊現(xiàn)殺現(xiàn)分割)的屠宰是不一樣的,針對的是高檔酒店和餐飲。這個業(yè)務剛開始是與荷美爾合作的,主要做西式熟食產品,后來我們慢慢轉型拓展,延伸到了面點、調理包、盒飯等多個項目。”他表示,之所以會與外資企業(yè)合作開展深加工業(yè)務,正是因為自己的公司擁有牛肉貨源。不過企業(yè)也不能簡單地認為自己有貨源優(yōu)勢,就能做好深加工,這其實是兩個概念。
松亞食品總經理薛松松則表示,絕大多數的牛羊肉貿易商在業(yè)務發(fā)展到一定階段后,會遇到瓶頸,無論是銷售額還是利潤值,都很難出現(xiàn)大的突破,“大家只有向兩個方向轉型——下端餐飲和上端生產加工,而我們就屬于后者”。這也是很多牛羊肉貿易商轉型的縮影。
和藺志軍的看法相似,薛松松表示企業(yè)有了貨源,也不一定能做好深加工。“我們原以為擁有一手貨源優(yōu)勢,成本低做出來的產品就會好賣,但等真的拿到市場上才發(fā)現(xiàn),成本比我們低的大有人在。”他透露,由于標準缺失和市場混亂,一些廠家為了價格上更具優(yōu)勢,不惜采購劣質肉。“但如果想做得長久,打出自己的品牌,就要有定位有堅守。雖然很多經銷商不注重品質,看重價格,但畢竟是吃的東西,是要走到終端餐桌的,如果消費者第一次覺得不好吃,第二次就不會購買了。”
2015年,松亞食品開始涉足牛羊肉深加工,目前已研發(fā)出了60余款產品,有牛仔骨、牛仔粒、松板肉、脆口條、水煮牛柳等生制肉品,牛腱、牛臉醬鹵類產品和培根、牛排西式產品。“我發(fā)現(xiàn)比起貿易,做生產要辛苦得多。但辛苦也是很值得的,因為我們在打造自己的品牌。”薛松松說道。
加工、貿易玩法大不同
針對深加工產品的銷售問題,業(yè)內人士表示生產加工與貿易玩法大不相同,企業(yè)不能太看重利潤,否則很容易陷入低價競爭的誤區(qū)。
除了堅守品質,牛羊肉企業(yè)還要注意一個關鍵問題,那就是一定要從市場出發(fā),從終端需求出發(fā),來研發(fā)生產推廣產品,不能自己有什么貨,就生產什么產品。
“這需要廠家對終端需求非常了解,如哪款產品需求旺盛,在什么區(qū)域更好賣。此外,除了牛羊肉產品,還要了解整個肉類深加工產品的消費趨勢。”薛松松舉例說,2015年豬肉培根陷入價格戰(zhàn),他們公司當時沒有留意到這種趨勢,仍舊生產主流培根產品,銷量開始下滑,后來深入走訪市場后才發(fā)現(xiàn),一款以鴨肉為原料的雪花培根成了市場新寵。“很快跟進,很快推出,銷量攀升非常明顯。”
藺志軍也表示,很多時候市場是出乎人們意料的。“我們最初做福成‘鮮到家’方便菜的時候,以為這類產品的最大消費群體是80后、90后,所以主要想解決家庭肉類消費痛點,但等真的推到市場后,發(fā)現(xiàn)老年人的消費比重非常大,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。所以由鹵到炒再到燉,我們又陸續(xù)推出了不少新菜品,以滿足中老年人的肉類消費需求。”
關于產品研發(fā)端,張春雷認為,目前行業(yè)內牛羊肉深加工產品普遍創(chuàng)新不足,抄襲過重,“看到一款產品好賣,弄點原料調理入味,很快就能上馬,這也就造成了目前同質化嚴重、低價競爭怪圈、品質多集中于中低端等現(xiàn)象。”他希望,未來能有更多有追求、有堅守的企業(yè)加入到深加工陣營中,大家共同做大這個市場。
B端還是C端?這是個問題
談及深加工產品的銷售渠道,藺志軍表示,在不同的發(fā)展階段每個企業(yè)都要做出順勢、切實的選擇。進入深加工領域之初,福成五豐看中的是家庭C端渠道,“操作兩三年后,就有餐飲企業(yè)找到我們,希望為其提供牛羊肉初加工產品”。
他認為,餐飲企業(yè)對肉類加工品需求旺盛,并且從貨源到工藝再到配送,能找到一個滿足各項需求的供應商是非常不容易的。“餐飲渠道中,肉類供應商的進入周期會比較長,試樣、評測、配送、賬期等都需要時間,但只要進入后貨源就會比較穩(wěn)定,很省心。”
他補充說,繼“中央廚房風”后,目前包括北上廣在內的很多城市又開始去中央廚房,所以在房租高漲、人工成本增加的情況下,餐飲企業(yè)對凈菜和初加工肉制品的需求與日俱增。在藺志軍看來,牛羊肉企業(yè)應該著力關注這個需求,它是個極具潛力的市場,畢竟目前中國牛羊肉人均消費量還不足發(fā)達國家的一半。
“與一家擁有200個連鎖店的餐飲品牌合作,只要對方拿出一個單品,這個量就是非常可觀的。”對于C端市場,久經沙場的藺志軍認為,不能抱有太大的想象空間,“之前我們認為預制菜很時尚,能滿足年輕人的消費需求,但在外賣的沖擊下,如今90后、00后連飯都不做了。”他透露,目前“鮮到家”方便菜的消費群體以70后為主,肉類深加工60%的業(yè)務是由B端市場貢獻的。
究竟應該側重B端還是C端,薛松松認為企業(yè)如果想做品牌,必須要在終端消費市場發(fā)力。“如果一直停留在餐飲渠道,是樹不起品牌的,所以我們今后會在商超、便利店等渠道加大投入。”
福成五豐的肉類深加工業(yè)務年銷售額已突破7個億,將來會在產品線上作出較大調整。針對SKU過多、產品過雜的問題,藺志軍表示他們將收縮戰(zhàn)線,將單品做精做透,定位最具優(yōu)勢的牛肉類單品,集中突破。“我們希望調整之后牛肉產品品類占全品類的80%以上,一個產品每天生產1000噸肯定要比100個產品每天100噸有優(yōu)勢,畢竟市場足夠大,企業(yè)想做到包羅萬象是不可能的,找到自己的優(yōu)勢和定位最重要。”
30000+
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+
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(yè)10億+
交易額10億